藍牙版本有甚麼分別?
市面上的真無線耳機,主要分為藍牙 5.0、5.1 至 5.2 傳輸規格。在 2016 年推出的藍牙 5.0 將頻寬翻倍至 48Mbps。其後於 2019
年發表的藍牙 5.1,是基於藍牙 5.0 標準作出改進,提升了室內定位精度技術,由以往誤差在 1 公尺提升至數公分;以及可讓耳機支援 2
個裝置連線。至於最新的藍牙 5.2 就加入了 LE Audio 技術,最大好處在於低功耗與低延遲,而這兩項優點恰好是真無線耳機所需的必備條件。
藍牙編碼會否直接影響到音質表現?
藍牙是一種無線技術,是透過 A2DP 的協議下傳輸訊號。但由於位元率(Bit
Rate)十分有限,無法像有線耳機傳輸,只能在有限的頻寬下,透過壓縮編碼的方式來傳遞聲音訊號。有留意開我們的真無線耳機評測文章,也會常常見到
SBC、AAC、aptX,還有高品質的 aptX Adaptive 和 LDAC 等藍牙編碼。
SBC
在 A2DP 音頻傳輸協議下最早期的藍牙編碼,基本上,所有真無線耳機也會對應 SBC,它是一種有損壓縮編碼。在 A2DP 協議下,雙聲道的最大傳輸率只有
328kbps,音質大約等同於中等質素的 MP3。
AAC
源自於 Fraunhofer IIS、杜比實驗室、AT&T、Sony、Nokia 等公司共同開發的有損壓縮格式,擁有高壓縮比的編碼算法,在高頻部分比 SBC
能保留更多聲音細節,音質大約等同於中等至中高質素的 MP3,因此聽感上會比 SBC 來得更好。
aptX
支援 16bit、44.1/48kHz 的音訊,bit-rate 可達 384kbps,由於傳輸率比起 SBC 及 AAC 都更高,是早年首款擁有稍為接近 CD
音質的藍牙編碼。由於是 Qualcomm 專利的音訊編碼,所以 iPhone 或 iPad 等都並未配備 aptX。
LDAC
LDAC 是 Sony 自家研發出來的藍牙編碼,能夠無線傳輸 24bit/96kHz 規格的 Hi-Res Audio 訊號。若串流播放 CD
質素音樂,LDAC 可以做到無壓縮播放;而串流播放 Hi-Res Audio 高解析度音訊,LDAC 最高傳輸率達 990kbps,聲音效果一定比 SBC 或
AAC 好。現時不單止 Sony 手機和 Walkman 播放器會使用 LDAC 編碼,其他牌子的手機或 DAP 亦會對應得到。
aptX
Adaptive
aptX
Adaptive 是 aptX 編碼最新的規格,可以帶來更高效率的藍牙聲音傳輸。它支援最高 24bit/96kHz 取樣率,最大傳輸率達至
420kbps,而聲音延遲可少於 2ms,令播放影片或玩遊戲的時候,聲音可與畫面更加同步。即使手機不支援 aptX Adaptive,亦可向下兼容 aptX 及
aptX HD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