抗發炎、護心血管吃花生!連皮吃竟然還有這功效

花生有黃麴毒素,不能吃嗎?
有人說因為花生在地上種植,所以會非常潮濕,其中很多都含有黴菌毒素或黴菌,但大部分的根莖米穀蔬果都來自土地,為何都只說花生含有毒素呢?

其實穀類、玉米、黃豆、堅果、核果類、無花果、乾香料等,都可能會被黃麴毒素所污染。黃麴毒素喜歡在潮濕和溫暖的氣候,也可在惡劣條件下生長,例如乾旱的穀物,所以保存這些食物的方式就非常重要。對於黃麴毒素,其實不用太恐慌,在進行加工或食用前,將穀物堅果適當的處理浸泡、水洗或者發芽,就可以顯著降低黃麴毒素的感染率,因此不需過度擔心!

花生又名落花生、地果、唐人豆,它能滋養補益、延年益壽,所以民間又稱「長生果」,跟黃豆一樣被譽為「植物肉」、「素中之葷」,它的營養價值可媲美雞蛋、牛奶、肉類等一些動物性食物,且含有大量的蛋白質和脂肪,特別是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。

1. 優質的蛋白質
花生所含的蛋白質高於核桃、腰果、杏仁等核果類,且含有很高的精氨酸,能夠促進一氧化氮的生成,可以促進血流量、擴張血管,幫助供給血液的動脈平滑肌鬆弛,幫助血液循環、穩定血壓。
另外,花生中的高量麩胺酸是細胞新陳代謝時非常重要的氨基酸,可作為嵌入細胞DNA結構的分子前驅物、肝臟合成作用的調節因子,並能參與排毒的作用,可以快速修復重建受傷細胞,如消化道與免疫系統。

不過,花生中的花生素(arachin)和conarachin,是導致部分人吃花生會產生過敏,甚至呼吸困難、危及生命的原因,因此對花生會食物過敏的人應小心,包含花生製品。

2. 花生屬於低碳醣類
每100公克的花生含有21.1公克(16%)的碳水化合物,低於黃豆、腰果等,膳食纖維約7.7公克,是核果中含量較多的。坊間流傳著生酮飲食中,建議不吃花生,因為花生的含糖高,其實這是錯誤的訊息,應予以更正。另外,也有研究發現,女性每週吃5次或以上花生醬,可降低罹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。

3. 花生含有穩定的脂肪
花生有一半以上的脂肪是由單元不飽和脂肪-油酸組成的,如同橄欖油。油酸與多種健康益處有關,可降低血中膽固醇、三酸甘油酯,改善心血管疾病、胰島素敏感性。花生還含有飽和與多元不飽和脂肪(omega-6為主的必須脂肪亞麻油酸,與些微的omega-3次亞麻油酸),所以非常適合作為食物油的來源,可以適度油煎、炒烹調,減少油質裂變。



吃花生的好處──5大健康功效
花生性味甘、平,可健脾胃、潤肺化痰、益氣止血,用於脾虛消瘦、食少乏力、乾咳少痰、產後乳汁不足等症。民間也有「生花生養胃,煮花生潤肺,炒花生保肝」的說法。

★Tips:花生的外皮是大家喜歡丟棄不吃的,但其實這是原花青素來源,能保護花生中的油脂不被氧化而腐壞。花生的外皮含有可對抗纖維蛋白溶解的成分,可改善血小板的凝血,加強毛細血管的收縮功能,可用於防治血友病、原發性或繼發性血小板減少症。

1. 體重控制
一些研究指出,花生雖然脂肪、熱量高,但卻可以維持體重,減少肥胖。花生可以作為其他脂肪食物來源的替代品,可能因為花生比較有飽食感,跟一些澱粉類食物比較之下,含有脂肪、蛋白質、醣類營養較均衡,並含有不可溶性纖維,滿足身體需求。

2. 保護心血管
花生(和其他類型的堅果)可以預防心臟疾病,因為它含有一些心臟健康的營養素,包括鎂、菸鹼酸、銅、油酸,和各種抗氧化劑,如白藜蘆醇(Resveratrol)、植物固醇(phytosterols)等可降低膽固醇吸收。

3. 抗氧化、抗炎作用
有人說花生中的omega-6與omega-3脂肪的比例高,容易引起發炎、其他疾病等。但另一方面花生中含有的白藜蘆醇、異黃酮、植物固醇、多酚、香豆酸( p-coumaric acid)等植物化合物,是能抗氧化、減少發炎的營養素。所以花生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呢?我們看待食物,不能只單一從一兩種營養素來評比,更不能因食物中omega-3脂肪含量低,就否定這些食物。

4. 減緩老化
花生除了含有植化素可以抗氧化外,還有生物素、膽鹼、卵磷脂、菸鹼酸等,可促進人體的新陳代謝、增強記憶力及神經系統的作用,能抗衰老、延壽、減少失智、保養肌膚。

5. 滋血通乳 
花生中含豐富的脂肪油和蛋白質,對產後乳汁不足者,有滋補氣血,養血通乳作用。


https://www.goodfoodmarket.tw/news_page.php?pk=N1902110003 轉自